血常规检查能查出哪些问题
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,通过对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进行计数和分类,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。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:
1.贫血:通过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,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贫血,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。
2. 白细胞异常: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,通过检查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,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、炎症或其他免疫相关疾病。
3.血小板异常: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,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,可以诊断出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疾病,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血小板增多症等。
4.骨髓疾病: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数量和形态,可以诊断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、白血病等骨髓疾病。
5.止血和凝血功能异常:通过检查凝血酶原时间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,可以评估患者的止血和凝血功能,诊断出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的疾病。
体检报告能够说明什么
定期体检无疑至关重要,然而理解体检结果更是核心所在。众多人对于体检报告中的数据解读颇感困惑,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如何正确解读体检报告。
1、血压:收缩压2、血脂:总胆固醇1.04mmol/L(40mg/dl) 过关;甘油三酯如果血脂指标不佳,为高血脂症。那么就需要注意不要再熬夜了,熬夜会影响肝对脂肪的代谢,导致血脂偏高。如果情况不严重,不需要服用,多运动、不熬夜,少吃高脂肪食品,血脂慢慢就下来了。如果情况严重则需要遵循医嘱服用来控制病情。
3、血糖:空腹血糖4、血常规:白细胞 4000-10000个/mm 过关;血红蛋白 每100升血液中男性120~160克,女性约110~150克。运动员可以达到170-180克。血小板 10-30万个mm 过关。如果白细胞数值偏低,说明身体抵抗力差,容易被感染病毒;偏高可能是身体存在炎症。血小板如果过少,伤口止血会比较困难;如果过多,也易形成血栓。血红蛋白偏低就是贫血;偏高则有很多可能,需要遵循医嘱进一步诊断来确认是否需要。
5、尿常规:尿的颜色、透明度 呈现出透明淡黄色 ,则视为正常。尿中不含蛋白、白细胞也是正常的。
有了以上攻略,可以在拿到体检单的时间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存在异常指标了。如果达到了一份全部过关的体检单,也不要得意。还是应该做到科学合理的膳食、不暴饮暴食、早睡早起、多参加体育锻炼,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身体的健康长久。
感冒了能去体检吗
气温慢慢下降,许多人还没适应早晚温差的变化,一不小心就感冒了。感冒可能会影响一些体检的结果,那么感冒会影响体检吗?
对于入职体检要求非常严格的单位来说,比如公务员体检、事业单位体检或是入伍体检等,感冒可能会影响入职,建议应该在感冒恢复以后,再考虑进行体检;如果是一般的企业,入职要求不是特别严格,感冒通常不会影响入职,是可以去参加体检的。
体检感冒会影响哪些项目
一、血常规,会出现有白细胞降低,淋巴细胞增高,如伴有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。
二、胸片,有些人可能无明显改变,而也有些有轻度肺纹理改变。
三、如有发热,心电图检查可有窦性心动过速,或早搏等。
四、若是服用了感冒药后去做入职体检对于体检结果的影响也会更大:
1、服用素、药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,出现转氨酶异常升高的情况。
2、服用大量止咳糖浆,会对血糖浓度有影响。
35岁后多久做一次体检
体检是体格检查的简称,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。是医疗的诊断环节,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。那么,35岁后多久做一次体检好呢?
如果是健康人,应该每一至两年做一次常规体检;如果体弱多病的人可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常规体检。
如果自身没有感觉到存在不适症状,一般这体检项目就是一些常规项目,例如: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血压、心电图、血脂、血糖、肝功能、肾功能、B超、胸片检查等。如果存在某些不适还需要根据症状再进行一些专项的检查项目的。例如甲状腺功能、肺活量、视力、听力、眼底检查等等。体检的程序一般是在空腹的前提下完成抽血化验和腹部超声检查,然后再检查其它项目。
应该充分认识体检的重要性,一定要有健康管理意识。体检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找存在哪些可能引发疾病的苗头,这样我们才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。一定要重视医嘱。面对医生给出的改善建议,必须坚持遵照执行。如果主检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,必须及时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。但是,我们也不能依赖体检,常规体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,不可能排除所有的健康隐患,因此身体一旦出现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诊。定期体检一般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应该遵循就诊医生的具体建议,确实能够做到有病早发现和早。